top of page
  • Writer's pictureMeiSuet

機械與木藝 郭世敏

Updated: Mar 10, 2020



在人生的下半場,自小便接觸木工的郭世敏師傅,退休後把家中的車房改裝,成為工具齊全,放滿大小木料的個人工作間。對於木的興趣與喜愛,他認為難尋因由,猜想或許是與生俱來的。退休後的時間自在而充實,隨著家中展示著越來越多的個人作品,郭師傅繼續在木工藝上的創作和追求,也同時以此為樂,作為對世界的探索與展望。


與木結緣的人生


踏入郭師傅的家門,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他的工作室。約120平方呎的空間,牆上掛滿不同種類的手工具,數盞工作燈下是一張木製的工作枱,其餘的地方則擺放著各類木材和木工機器。郭師傅退休後,生活依然與木有關,他憶述,這是自童年時光便與木結下的緣份。他爺爺是名木匠,自年少時隨爺爺做活,學習使用木料,還會動手製作自己的玩具,因此早已對木工著迷。長大後謀生計,便進入工廠當上學徒,學習繪圖、設計和機械原理和構造,一面隨師傅學習和報讀廠內的課程,一面應付工廠訂單,積攢下重要的木工經驗。



郭師傅後來到香港發展,相繼從事裝修、貿易、回收等行業,更經營生意,設廠做老闆。事業正處軌道,郭師傅仍擠出工作間的空檔,構思設計,鑽研木工,為尋創作的靈感,在生活之中搜集資料和圖片,有了靈感便記下,畫成一張又一張的草圖。可惜的是,當年工作在身,他雖然想到許多創作點子,但並沒有時間真正動手做出來。直至退休重拾閒適時光,才又重操舊業,享受木藝的樂趣,郭師傅笑言,現在是繼續年輕時的創作念頭,讓那些盼望許久的想法成真,付諸實現。例如當年所想要創作的中國傳統建築中常見的窗欞,隨著年代和個人眼光的轉變,現在以另一形式的日式組子工藝(kumiko)創作出來,重現當年的創作圖像。



遊走於機械、科學與木藝的匠人


郭師傅尤其擅於機械。以前在工廠工作時,經常接觸機械、為機器拆件、繪圖等的經驗對郭師傅影響很深,使他後來創作出許多的木藝作品都與機械、科學等領域相關,而成為一位遊走於機械、數學、科學與木藝的匠人。如通過理解圓的原理,計算六角公式、孤度及繪圖,把六角形結合,能創作出對稱的圓體作品;從荷蘭藝術家埃舍爾(Maurits Cornelis Escher)的作品上得到啟發,以數學與藝術結合,創作出錯序的立體幾何結構,有如一個循環的迷宮;模仿水輪機的原理,及參考旋轉樓梯的設計,透過準確計算梯級間的距離,以避免累積誤差,完成了螺旋梯的作品。「現在多從不同地方探索及汲取靈感,如在網絡上學習和參考他人,再根據以前的機械經驗,結合自己技術,能夠呈現出數學和科學上有趣、好玩的地方。」除此之外,在郭師傅的作品中亦見舊物回收重用的元素,如利用洗手盤的底座、舊水喉、爐頭,甚至是好友相贈的歐洲古堡柱,都是郭師傅希望能以此珍惜資源。



木藝之樂的寄望


有趣的是,問及郭師傅最喜愛的作品,他思索許久還未有答案。「每完成一件作品,我便會把心思寄托在下次的創作。因為我覺得作品的設計和製作過程最令我滿足,是很療癒的。」郭師傅喜歡嘗試從未創作過的作品,沒有公式跟著走,以追求當中的挑戰性。如以不依靠車床,單以刨木來完成的圓體作品來說,有位師傅曾言「功夫都在當中」,因為過程中須經過反複計算和結合手藝的經驗,作品能夠完成並非易事,但郭師傅認為:「只要有耐性,難題都是享受。」他相信具備動手能力的人總不會太壞,較為樸實和可信,更寄語現在的年輕人:「做設計的人會花時間,注意觀察周圍的事;做手藝則有耐性,不怕苦。做人一樣,有想法便付諸實行,無人可以一次成功。」



839 views0 comment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