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Writer's pictureMeiSuet

《從搖籃到搖籃》

地球到處是被廢棄的資源、被肆意排放的廢棄物,世界充滿污染,沒有人可以坐視不理。我們向樹木和自然學習,如果從產品的設計之初,就能考慮其可持續性,就像生生不息的大自然一樣,便能讓所有事物不斷循環利用,再沒有浪費這回事,這就是「從搖籃到搖籃」。



「好的設計就像大自然,沒有浪費這回事!想像一下,河流想要怎樣的肥皂?櫻桃樹又會怎樣設計一棟房子?」

--威廉.麥唐諾、麥克.布朗嘉,《從搖籃到搖籃》


這亦是我們在草途木研社中不斷思考的問題,我們用木惜木,重視木材所代表的生命意義與資源價值之時,「從搖籃到搖籃」這循環經濟下的設計思維,於我們而言是一大啟發,也認為是走向可持續未來的一個方向。


「從搖籃到搖籃(Cradle to Cradle)」的理念,由德國學者麥克・布朗嘉教授提出,人類的產業及設計,應該向生生不息的大自然學習,即使物品變舊,也能不斷循環利用。書中以簡潔的文字說明,以工業為基礎的設計,只依賴自然界中似乎取之不盡的資源,如礦石、煤、水、木材等,然而這一切來自大自然的供給,都比我們想像中脆弱。書中提及,這樣的生產模式「只關注生產產品,並講求快速、廉價地送到消費者手裡」,並未考慮到人類和生態系統的健康。

「今天的工業基礎設施,其設計宗旨是追求經濟增長,卻以犧牲其他至關重要的事情--人類和生態的健康、文化和自然財富,甚至以犧牲精神上的享受和愉悅為代價。除了少數的正面效應外,大多數工業過程中使用的方法和材料都會導致自然資源的枯竭。」

--威廉.麥唐諾、麥克.布朗嘉,《從搖籃到搖籃》


與過去一直提倡「減廢」的解決方案不同,布朗嘉教授重新以一個正面、積極的態度帶領我們看待問題:不要想著廢物如何回收,而是從一開始設計時,就考慮到產品以後,如何能夠便利高效地反覆利用。拿一本書來說,一旦被丟棄,書中的油墨含有碳黑和重金屬,書衣也包含了聚合物和塗料,使這本書無法被製成堆肥和焚化。但如果能夠重新構想這本書,使用全新材料來取代木材,不用砍伐樹木,不會污染河流,無毒的油墨可以回收再利用,這樣的書便可以一而再、再而三地再生為新書。


布朗嘉教授教我們看看櫻桃樹。樹上的枯枝、花果掉落到地上,沒有人會認為是浪費,因為它們會分解為養分,滋養著昆蟲和土壤,再長出新的花朵和枝葉。我們與其他成千上萬的物種一樣,依存在同一個地球,可是我們的發展卻在加重地球負擔,所生產出來的大量廢物阻斷了我們與自然的聯繫。試想像一下,如果一切人類使用過後的物品,皆能回歸自然,世界是否可以重獲生機?


「試想,地球上所有的螞蟻加在一起,比人類加在一起的生物總量還要大。螞蟻在地球上辛勤地工作已經數百萬年了,牠們的生產力滋養著動植物和土壤。而人類工業文明臻至巔峰不過上百年歷史,卻為地球上幾乎每一個生態系統都帶來危害。大自然的設計沒有問題,有問題的是人類的設計。」

--威廉.麥唐諾、麥克.布朗嘉,《從搖籃到搖籃》


怎樣才算是「好的設計」?當一件產品滿足了外型、創意、實用性等等的基本要求,同時也對環境負責,符合減少污染、排放的綠色標準時,作者認為我們能做的,不應該止步於此。書中的答案是:好的設計應該「像大自然一樣,沒有浪費。」要改變思維,成就欣欣向榮的未來圖景並不容易,但這可以是我們從日常生活到到面對經濟成長,所持續思考的哲學問題。

61 views0 comment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